WEDCV155VD5RRV515DV

 

說起電腦藍屏死機,想必是許多人都不願意看到的一個介面,在使用電腦時,經常會由於各種硬體或者軟體方面的問題,使用過程中或者在開關機過程中出現藍屏介面,為此許多用戶也是深感煩惱。 ... 而Windows系統的藍屏介面也是使用由來已久,以至於我們都使用"藍屏"這個詞來作為了這個故障介面的代名詞,而就在微軟如今決心想要在Win10上啟用全新的外觀設計語言與UI的情況下,國外設計師就為我們帶來了全新與眾不同的"藍屏"設計。 ... 從曝光的全新藍屏設計中可以看到,也是分為了白色以及深色模式兩種類型,在設計語言上也是延續了微軟在此前一直布局的Fluent Design元素,整體看起來沒有以前經典藍屏的突兀感覺,顯得更加柔和簡單。 ... 但是目前這個設計僅僅還是第三方設計師設計的狀態,並沒有得到微軟官方的公布與反應,至於之後是否真會有微軟官方的消息,我們會繼續關注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謙吧。

 

 

內容簡介

  吳晗先生是當代著名歷史學家,在明史研究方面聲譽卓著,但他談一般史事與人物的散文、雜文也非常豐富,且平易、生動。

  近人為何要給曹操、武則天翻案?
  明朝的皇帝會什麼愛打大臣板子?
  諸葛亮《八陣圖》真能困住敵人嗎?
  古人如何勞動、貿易?怎麼穿衣、起居、飲食、讀書及旅行?
  ......

  本書從今日讀者感興趣的角度出發,自吳晗先生談歷史的諸多文章中選取了一些較為簡短有趣的篇章,編為政治生活、軍事活動、歷史人物、百姓日常四輯,涉及古代社會概況、民間生活實景,豐富而有趣,是一般歷史愛好者瞭解古代生活的通俗讀本。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吳晗(1909—1969)


  原名吳春晗,字辰伯,浙江義烏人。1931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畢業後留校任教。後曾任雲南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清華大學等多所大學的教授,以及中國民主同盟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北京市副市長等多種職務。

  吳晗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雜文家、社會活動家和民主鬥士,20世紀中國知識份子的一個典型。他有深厚的愛國情懷,關心政治,憂國憂民。治學之餘,他撰寫了大量雜文政論,敢於直言、疾惡如仇的個性展露得淋漓盡致。

  吳晗是現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在明史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早期的研究作品如《胡惟庸黨案考》《明成祖生母考》,都堪稱經典之作。從40年代開始數易其稿的《朱元璋傳》,在史學界乃至現實生活中都發生過重大影響。他提倡編輯出版的《中國歷史小叢書》,在普及歷史知識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手錄的《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不僅留下了一部方便實用的研究資料,而且留下了嚴謹治學。刻苦鑽研的學術研究之風。
 

目錄

一、政治生活/1
3/治人與法治
10/特權階級與禮
12/刑與禮
14/歷史上的君權的限制
21/歷史上的政治的向心力和離心力
28/說士
33/言官與輿論
35/廷杖
40/冗兵冗吏
42/論貪污
49/貪污史例
52/明代的錦衣衞和東西廠
66/三百年前的歷史教訓
70/論五四

二、軍事趣談/75
77/古代的戰爭
80/古代的鬥將
83/鬥將的武藝
86/詐降和質子
89/炮
92/明代的火器
95/陣圖和宋遼戰爭

三、歷史名人/107
109/臥薪嚐膽的故事
113/談曹操
125/論《赤壁之戰》裏的魯肅
130/論《赤壁之戰》裏的周瑜、諸葛亮、張昭
134/談武則天
142/海瑞罵皇帝
146/論海瑞

四、百姓日常/173
175/勞動
177/古人的坐、跪、拜
180/宋元以來老百姓的稱呼
184/從襆頭說起
189/古代的服裝及其他
192/庶民服飾
195/南人與北人
202/主奴之間
206/木棉的廣泛種植和傳入朝鮮
209/古代的農書—《齊民要術》
213/《農桑輯要》
216/路引
218/刺配
221/度牒
224/當鋪
226/元代的民間海外貿易
229/古人讀書不易
 

詳細資料

  • ISBN:9789888463404
  • 規格:平裝 / 240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政治生活
 
治人與法治
 
歷史上的政治家經常提到的一句話是:“有治人,無治法。”意思是徒法不足以為治,有能運用治法的治人,其法然後足以為治。法的本身是機械的,是不能發生作用的,譬如一片沃土,遼廓廣漠,雖然土壤是十分宜於種植,氣候也合宜,假如不加以人力,這片地還是不能發生生產作用。假如利用這片土地的人不是一個道地有經驗的農人,一個種植專家,而是一個博徒,遊手好閒的紈絝子弟,一曝十寒,這片地也是不會有好收成的。反之,這塊好地如能屬於一個勤懇精明的老農,有人力,有計劃,應天時,順地利,耕耨以時,水旱有備,豐收自然不成問題。這句話不能說沒有道理,就歷史的例證看,有治人之世是太平盛世,無治人之世是衰世亂世。因之,有些人就以之為口實,主張法治不如人治。
 
反之,也有人主張:“有治法,無治人。”法是鑒往失,順人情,集古聖先賢遺教,全國聰明才智之士的精力,窮研極討所制成的。法度舉,紀綱立,有賢德的領袖固然可以用法而求治,相得益彰,即使中才之主,也還可以守法而無過舉。法有永久性,假定是環境不變的時候,法也有伸縮性,假定環境改變了,前王後王不相因,變法以合時宜所以成後王之治,法之真精神真作用即在其能變。所謂變是因時以變,而不是因人以變,至於治人則間世不多得,有治人固然能使世治,但是治人未必能有治人相繼,堯舜都是治人,其子丹朱、商均卻都不肖,晉武帝、宋文帝都是中等的君主,晉惠帝卻是個白癡,元兇劭則禽獸之不若。假使純以人治,無大法可守,寄國家民族的命運於不肖子白癡低能兒梟獍之手,其危險不問可知,以此,這派人主張法治,以法綱紀國家,全國人都應該守法。君主也不能例外。
 
就人治論者和法治論者所持論點而論,兩者都有其顛撲不破的理由,也都有其論據上的弱點。問題是人治論者的治人從何產生?在世業的社會組織下,農之子恆為農,父兄之教誨,鄰里之啟發,日茲月茲,習與性成,自然而然會成為一個好農人,繼承父兄遺業,縱然不能光大、至少可以保持勿失。治人卻不同了,子弟長於深宮,習於左右,養尊處厚,不菽麥,不知人生疾苦,和現實社會完全隔絕,中才以上的還肯就學,修身砥礪,有一點教養,卻無緣實習政事,一旦登極執政,不知典故,不識是非,任喜怒愛憎,用左右近習,上世的治業由之而衰,幸而再傳數傳,一代不如一代.終致家破國滅,遺譏史冊。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6B8MDLa.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57978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埤頭頭部發麻中醫推薦名間鄉心悸改善中醫診所員林容易冒汗看什麼科
仁愛鄉噁心看什麼科 大城手抖看什麼科 治療效果不錯的彰化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集集壓力大改善中醫診所 埔鹽白天沒精神中醫推薦 最推薦的和美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芳苑頭暈看什麼科 埤頭憂鬱治療中醫 治療有成效的溪湖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集集味覺異常中醫推薦 水里腎臟功能異常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網友都推薦到這間鹿港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網友一致推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